杏耀

“坏妈妈, 我要打死你”, 孩子说狠话时, 你的回答很重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杏耀 > 新闻动态 > “坏妈妈, 我要打死你”, 孩子说狠话时, 你的回答很重要


“坏妈妈, 我要打死你”, 孩子说狠话时, 你的回答很重要
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1:06    点击次数:53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

孩子的要求你没有答应,或者他生气了,他就大喊:

“坏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

或者“你走开,我再也不要你了!”

那一刻,你是不是觉得,这孩子也太没良心了?我辛辛苦苦养育你,给你洗衣做饭,什么都先想着你。

你对我,就这态度?

脾气来了,恨不得打他一顿才解气。

其实,孩子说狠话,这事儿比你想象得还普遍。

我身边的朋友,大部分都听过孩子说这样的话:

“你走,我要爸爸,不要你。”

“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,我不喜欢你。”

“你再这样,我把你扔到垃圾桶里。”

从孩子嘴里听到这些话,确实很扎心。可你知道,孩子为什么会说这样的狠话吗?

一:孩子说狠话,并不是“坏孩子”

孩子说狠话时,很多妈妈第一反应,是受伤,然后是委屈。

甚至还会开始怀疑,孩子的人品和自己的教育能力。

其实,孩子说狠话,并不是真的“恨”你。

他为什么会说狠话呢?

①他们不会“好好说话”

如果一个3、4的孩子,跟你冷静分析前因后果、跟你条条是道讲逻辑、讲道理、摆事实,你会不会觉得很恐怖?

确实,一个3、4岁的孩子,是不具备这样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的。

他的词汇量有限,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还很稚嫩。

他还没学会,什么叫“委婉表达”,只能用最直接、最“狠”的话,把情绪甩出来。

②狠话是为了表达情绪

心理学上,有一个“情绪的冰山模型”。

孩子说出来的话,是冰山上的一角。

水面下,藏着的,可能是愤怒、委屈、不被理解、无力感、甚至只是当时太累了。

他的情绪太多、太负面,让他不知道怎么处理,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发泄。

于是,说最狠的话,就能表达他最难受的情绪。

③安全感的“试探”

孩子只会在“最安全的人”面前,毫无保留地宣泄情绪。

妈妈,就是那个“安全的避风港”。

他们用狠话“测试”,你会不会离开、会不会嫌弃自己。

也就是说,孩子之所以对你说狠话,是因为他“信任你”!

这样想想,是不是心情好受一点?

二:面对“狠话”,你的回答真的很重要

说实话,孩子说狠话那一瞬间,谁听了不生气?

有时候,我们甚至会冒出“你要打死我?我先打死你这个不孝子”的冲动。

但,冷静下来,想一想——孩子的狠话到底想要什么?

答案是——情绪的回应,安全感的确认。

我们怎么回应,真的会影响我们和孩子的关系。不同的回应方式,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
① 回应一:以暴制暴

孩子说:“我要打死你!”

妈妈说:“你再说一句,试试?”

结果是,孩子更委屈,哭得更凶,他要么学会忍着情绪,要么就积攒着这次情绪,等下次一起爆发。

②回应二:冷处理,无视

孩子说:“你是坏妈妈!”

妈妈:假装没听见,沉默处理。

没有回应,孩的情绪会更大,他会接着说更狠的话来刺激你。或者变成其他问题,比如伸手打你、睡前哭闹。

③回应三:接纳情绪,稳住阵脚

孩子说:“我要打死你!”

妈妈蹲下来,平静地说:“妈妈听出来你很生气,对吗?你可以告诉妈妈哪里不开心。”

孩子的情绪被接住了,他慢慢就能学会,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。

3种不同的回应方式,带来的效果,截然不同。

三:怎么“接住”孩子的情绪

其实我发现,养育孩子,不管你用什么育儿方法,最主要的第一步,都是“接住”孩子的情绪。

只要接住他的情绪,问题,往往就解决了一大半。

那面对孩子说狠话,我们要怎么“接住”他的情绪呢?

①“看见”他的情绪

孩子情绪爆发时,我们别急着“说理”,他听不见去的。

我们也别急着情绪上头,而用理智脑,作为一个旁观者,去看他的情绪:

“妈妈看见你这么生气,是因为妈妈没答应你的要求,你觉得挫败/委屈/失望吗?”

情绪一旦被接住,孩子就觉得自己被理解,那么,他的行为,就会更理智了。

我们接着可以告诉他:“你可以生气,但妈妈不希望你说伤人的话。”

这样既承认了他的感受,又给了界限。

②用幽默“解围”,化解僵局

比如,孩子说:“坏妈妈,我要打死你!”

如果你有点搞笑天赋在身,那用幽默“对付”孩子,再好不过了。

你可以装傻:“哦?你准备用什么武器呀?拔下你一根头发,还是抓一把空气来打我呢?”

你越幽默,气愤就越轻松,孩子的情绪,也容易转移。

③情绪过后再沟通

等孩子平静下来,我们可以找个温和的时机,跟他聊一聊:

“刚才你说伤妈妈的话,妈妈会难过。以后有什么不开心,你可以跟我说,我会认真听,但你不说狠话,好吗?”

这样,可以教孩子管理情绪,也让他明白话语的力量。

④表达你的感受,但不翻旧账

我们不用“上纲上线”地教育孩子,但可以坦诚自己的感受:

“听到你说这样的话,我会很伤心。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?你可以跟我聊一聊。”

这样既不压抑自己的情绪,也不会让孩子有负罪感。

⑤给孩子安全感,让“狠话”有去处

孩子情绪上头的时候,需要“情绪出口”。

我们可以让孩子画一张“生气脸”,或者用玩偶来演“坏妈妈和好妈妈”的游戏。

又或者,带他出去走一走,让情绪流动起来。

这样,孩子既能发泄情绪,又能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
“坏妈妈,我要打死你”这类狠话,你听孩子说过吗?

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杏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